请登录查看大图,并可订阅此类信息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×
近期,国内疫情多点散发,部分省市的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人数都有所上升。而目前国内传播的主要是奥密克戎2.0毒株,具有较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,但它的传播性比之前的德尔塔毒株更强,由此造成的死亡数也更多……
面对新一轮的疫情,不少人也有疑惑:最近新出的新冠病毒抗原检测,15分钟就能出检测报告,是否真的有用?现在的防疫措施还管用吗?……赶紧来听听专家是怎么说的吧~
「 本期专家 」
▼
一、新冠病毒抗原检测vs核酸检测
有什么差别?
以前检测新冠病毒感染,只能去医院、社区等地方排队做核酸,但现在推出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,究竟适合哪些人群?与核酸检测又有什么差别?
1、检测部位不同
◎抗原检测:测的是新冠病毒的“外衣”,即刺突(表面突起部分)下面的外壳,就好比海胆的外层;
◎核酸检测:测的是新冠病毒的“灵魂”,即遗传物质,好比海胆的内容物。
2、操作方法不同
◎抗原检测:便捷快速,约15分钟就能出结果,而且不需要专门的人员、机器进行操作;
◎核酸检测:需要专业的医生、医疗机构操作。
3、准确性有高低
◎抗原检测:敏感性差一点,准确率约75~98%;
◎核酸检测:准确率大约在99%左右。
4、适用人群各有针对性
◎抗原检测:适合自我筛查,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筛查手段;
◎核酸检测:是诊断新冠病毒感染的“金标准”。
因此,从便捷度上来说,抗原检测非常适合自我筛查,而且用时短,准确率也较高,但很多人都没接触过抗原检测试剂盒,面对里面的检测卡、鼻拭子、提取液、密封袋,具体该如何使用?不同的显示结果,又告知我们什么讯息?点击下方视频,专家一一来讲解~
二、核酸检测时,这个细节没做好
可能增加感染风险
在当下的疫情防控中,核酸检测仍然必不可少。那可可先来问一下大家,你在做核酸检测时,是如何摘口罩的?
1、口罩摘不对,可能增加感染风险
很多人摘口罩,都是直接捏住口罩外侧拉到下巴上,但口罩外侧可能被污染,显微镜下也能明显看到吸附了很多脏东西。
如果用手接触了口罩外侧,又去触摸其他地方,对自己、别人都是有风险的。
▲新口罩VS戴了一天的口罩
也有些朋友别出心裁,戴了两层口罩,内层口罩的嘴巴处划开,这样在做核酸时,取下外层口罩即可。这样的防护是不是无懈可击了呢?
其实不然,专家说,这样佩戴口罩,外层口罩的密闭性不好,反而不利于阻挡病毒。
2、摘口罩的正确示范
专家提示,严格意义上来说,摘口罩前应该清洗双手或做手消,然后双手小指勾住口罩的耳挂取下,向内对折,避免污染内侧。
三、不出门就不需要接种新冠疫苗了吗?
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出门,有些老年人不方便出门,经常待在家里,就觉得自己没有必要打疫苗了,这种想法正确吗?其实不然。
即使自己不出门,家中子女、亲戚等来来往往,如果他们把新冠病毒带回家,也可能造成感染。
实验
我们在金医生的手上涂抹荧光剂,模拟新冠病毒,在他“回家”2分钟后,家中的桌子、沙发、桌上水果,以及主持人雅淇身上,都染上了荧光剂。
此轮北京的疫情中,也有子女感染了新冠病毒,回家传给老人的案例——感染者66号与之前的感染者存在相同轨迹,目前已导致5名家人感染,包括年迈在家、未接种疫苗的高龄母亲。
总的来说,只要接触人,就有感染风险,而且全球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中,90%是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群,因此即使是不出门的人,也应该及时接种疫苗。
四、老年人免疫力差
更应该接种新冠疫苗
对于老年人来说,接种疫苗尤其重要,原因有二:
1、老年人免疫力较差,更易感染
当新冠病毒入侵的时候,机体内的两种免疫细胞——B细胞、T细胞,会对其进行清剿。
年轻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活力强、在病毒大量繁殖前,就可能迅速清除病毒;而老年人免疫力较低,免疫反应较慢,很难有效清除病毒,从而容易引起感染。
2、老年人感染新冠后死亡风险高
全球新冠疫情的数据显示,与18~29岁的年轻人相比,65~74岁老年人患新冠肺炎后的死亡风险增加了65倍,75~84岁老年人的死亡风险提高了140倍,85岁以上的老人死亡风险提高到了340倍。
所以,老年人尤其应该打疫苗,这相当于让免疫系统进行了抗病毒的预演,B细胞和T细胞都会动员起来,像机体提前储备的炮弹一样,一旦病毒真的入侵,免疫系统就能够迅速反应,降低感染风险。
五、患有慢性病
还可以打疫苗吗?
老年人往往患有一些慢性病,像高血压、糖尿病、痛风等,打疫苗时就有顾虑:患有慢性病,是不是不能打疫苗呢?
专家表示,只要健康状况稳定,疾病控制良好,是可以接种疫苗的。只有指标不太稳定,或疾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人群,才需要暂缓接种。具体可咨询医生。
昨晚的节目中,多位八十多岁、九十多岁的爷爷奶奶也现身说法,已经完成了三针疫苗接种,而且没有任何不适。
所以,如果您还没有接种疫苗,赶紧行动起来吧~
图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及时联系删除! |